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医疗器械产品营销>2021年医疗与健康发展热门细分领域

2021年医疗与健康发展热门细分领域

发布时间:2021-06-07 点击数:406
1  严肃型医疗服务标的
严肃医学技术壁垒高、市场需求量大,以其为代表的医疗服务资产将是2021年资本市场追逐的一大热点,专业型医疗集团为代表的稀缺资产仍是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价值之锚。我们认为可能成为2021年投资热点的细分领域包括:
 
肿瘤医学
2020年6月海吉亚医疗集团赴港股上市,上市至今股价增长接近3倍,市值突破300亿港元,市场表现强劲。此外,以血液病及肿瘤为特色的陆道培医疗集团和以“大专科小综合” 为特色的树兰医疗集团均获多轮资本融资。由此可以窥见,在肿瘤创新药竞争尤其激烈的大环境背景下,拥有高技术壁垒和专业护城河特色的大型医疗集团作为资本市场的稀缺标的,将持续受到市场追捧,头部效应更加明显。
 
神经医学
神经系统疾病为最具技术含量的病症之一,神经医学也被喻为站在金字塔尖的学科,专业壁垒极高,而由于神经科医生培养周期长等原因,导致国内人均拥有神经科医生数远低于发达国家,供给严重不足,因此良好的神经医疗服务资产倍受资本市场认可。2020年3月冬雷脑科获投人民币8,000万元的B轮融资,2020年5月三博脑科获投超人民币8亿元的B轮融资,带动了神经医学赛道的火热状态。三博脑科已于2021年初递交创业板IPO申请,其上市必将引起市场对该细分赛道的重点关注。
 
心血管医学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2019年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人,同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居首位,每5例死亡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近年来数字科技(如AI影像)与心血管疾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大幅提升了诊疗的效率和覆盖范围。香港亚洲医疗、数坤科技等公司获数轮融资也给了市场对于该细分赛道的充分信心。
 
以严肃医学为代表的医疗服务资产凭借抗风险抗周期能力强、发展预期存在确定性,以及稳健增长等优势,在资本市场享有更高估值溢价。依托庞大的人口基数,每个细分领域均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均有孕育大型头部医疗集团的可能。部分可能受限于医疗体系、支付体系、医疗技术等原因尚未爆发,希望未来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出现更多机会。
 
2  消费型专科连锁医疗企业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近年来消费型连锁医疗集团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
 
齿科
通策医疗作为目前A股唯一上市的口腔连锁医疗集团,其股价自2019年初至今飙涨,市值已突破人民币700亿元,市场表现十分亮眼。
 
以通策医疗为标杆,各口腔连锁医院在过去几年表现突出,如被誉为中国数字化口腔正畸的领军者连锁机构“赛德阳光口腔”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martee隐形正畸技术的正雅齿科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数字化口腔整体解决商菲森科技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齿科细分领域中,正畸为市场空间最为广阔的项目之一,拥有高市场需求、高客单价、高客户粘性和可快速复制能力的特点,未来增长可期。同时,隐适美等高端产品的市场渗透以及AI技术(如3D打印)与正畸的结合必将为该赛道带来更多活力。
 
眼科
我国眼科疾病中,屈光不正患者达到6亿人以上,为眼科高发疾病,也是眼科医疗市场的核心需求,OK镜、飞秒激光、ICL晶体植入等产品和技术的出现也使屈光项目更加纵深发展。以爱尔眼科为代表,上市以来股价飙涨,其市值已突破人民币2,300亿元,带动着整体眼科市场走强。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眼科连锁医院集体冲击上市使得该细分领域在2021年将继续火热。
 
儿科
在国家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和我国人均儿科医生资源严重不足的大环境下,儿童患者的医疗需求无法被很好地满足,家长的焦虑情绪越发激昂,对高品质、重服务的儿童医疗需求越发强烈,将为中国医疗机构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
 
过去一年中,国内最大的非公立三级儿童专科医院-京都儿童医院、孤独症儿童康复平台-大米和小米、互联网医疗平台-小苹果儿科和国内高端儿科连锁机构-唯儿诺均受到了众多投资人的青睐。
 
医美
近年来,医美供给端的国产替代、消费年龄圈层的延伸和消费区域的下沉发展成为推动医美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伴随着医美消费认知的提升,医美项目价格趋向透明化和市场化,医疗服务价值提升机构议价能力,进一步推动着行业的持续景气发展。相较于手术整形项目的“低频高价高门槛”特色,轻医美依托“高频高价+可标准化+专业壁垒低”的消费属性成为了医美行业扩张的关键契机。
 
自2019年底医美机构积极拥抱资本浪潮,行业内兼并收购活动日趋活跃,资源加速向头部聚集,瑞丽医美、朗姿股份等大型连锁医美机构陆续上市,伊美尔、联合丽格等大型整形美容连锁集团也表现亮眼。
 
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在资本市场的亮眼表现以及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眼科连锁医院集体冲击上市使得该领域在2021年仍将为投资热点之一。然而,消费医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新兴公司良莠不齐,如何判断并选择具有专业特色、专业壁垒、健康发展前景的标的公司将是投资人面对的重要课题。
3  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
 
自2017年8月国家卫计委将10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纳入社会投资领域以来,第三方独立医疗服务机构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部分院内服务向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转移将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政策红利将推动各细分领域继续深入发展。
 
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
全景医学影像于2020年初完成超6亿人民币B轮股权融资。以全景医学影像为代表的国内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的蓬勃发展大大解决了基层医学影像诊断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一线城市公立医院影像资源紧张的问题。但由于其资产投入较大,盈利周期较长,投资人对标的公司的选择更为谨慎,具备强运营能力和可复制性的头部玩家将更受追捧。
 
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
中国现阶段仍面临病理医生缺口大,病理诊断水平较薄弱等挑战,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的病理行业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现象,中国注册的病理医生数量远远跟不上临床发展的需求,人才缺口接近10万人,病理科收入水平低也是人才紧缺的原因之一。
 
在病理诊断需求不断上升、病理AI提升病理诊断效率以及国家政策红利的综合影响下,第三方病理诊断中心快速发展,其领域内较为成熟的华银健康、衡道病理等公司将备受资本市场欢迎。
第三方医学实验室
2020年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传统ICL同样迎来了业务发展,尤其在新冠检测需求井喷的时期,业绩增长显著,迪安诊断、金域医学、达安基因等上市公司股价大涨。我们认为ICL未来三年内仍会维持资本红利和受资本市场追捧,以艾迪康、康盛环球为代表的未上市龙头公司将获得更多关注。
 
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最大的成本中心之一,其逐步被外包已成大势所趋,而这正是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的机遇所在,其出现大大解决了行业的感控痛点和监管痛点,且上下游联动更具产业优势。在疫情的常态化影响下,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运营规模效应显著,是少数的受益医疗服务赛道,老肯医疗、聚力康等头部公司未来看好。
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具有可标准化、规模效应明显、准入壁垒高、可复制性强等特点,未来能做到连锁化、集团化发展,与综合医院建立良好协作关系,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元化服务的公司必将受到资本市场追逐。
 
4  数字医疗赋能传统医疗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领域的发展日新月,现代科技正通过改变传统寻医问诊方式,重塑着医疗服务新业态。2020年以来的政策利好,技术驱动以及疫情爆发都进一步推动着传统医疗服务的“新基建”,具体体现在:
 
对传统医院的改造升级
数字医疗日渐渗透到了传统医院的线下场景中,数字手术室、数字药房、数字病房等概念的出现并落地,极大地提升了传统医院的诊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整体效率。过去一年中,医院物联网热度增加,联新科技一年完成两轮人民币4.5亿元融资引领市场关注整个板块,诺博医疗、瑞华康源、德品医疗等医院物联网平台公司也相继获数亿元资本融资,易凯预测2021年该细分赛道的头部公司有望持续受关注。
 
对传统医疗技术的赋能
过去一年多家数字诊断公司收获颇丰,如数坤科技获人民币5.9亿元的战略融资,推想医疗和Airdoc拟科创板上市,科亚医疗拟港股上市,安德医智拿下了AI辅助诊断首张NMPA三类证。AI诊断的兴起极大提升了国内医疗的诊断能力和效率,同时也带动了传统医院诊疗能力的提升。
 
此外,数字疗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开始走进大众视野,也为传统医疗技术的演变打开了新局面。目前该细分赛道尚处于起步阶段,标的稀缺,能够获取真实临床数据和治疗效果的明星公司必将受市场关注。
互联网医院的崛起
近几年互联网医院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大力发展,特别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更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实现“均衡医疗资源”和“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各商业巨头如阿里、京东、百度持续在该赛道布局,头部公司如微脉集团在过去两年都获得了资本融资,预计新的一年该细分领域将持续受到市场欢迎,从互联网医院医保落地到处方外流、院内院外患者管理模式的创新都将是资本关注重点。
 
 
5  数字科技赋能商保和多元化支付革新
 
受国家政策引导,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增长势头强劲。根据中国政府网披露,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人民币8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人民币7,0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到2020年11月末,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人民币7,641亿元,同比增长了16.4%;赔付支出人民币2,531亿元,同比增长了22.4%。长期健康保险为参保群众积累了超过人民币1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准备金。
 
然而,尽管前景看好,商业健康保险也面临多重挑战,主要体现在:
 
1)医疗保险仍为主要支付手段,商业健康保险的医疗支付比例低。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
2)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人群以中高端人群为主,老年人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大但购买意愿低,消耗了更多医保资源,商业健康险的购买与医保资源的消耗形成了错配现象;
3)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存在无序竞争、打价格战的情况。
 
面对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诸多机遇与挑战,一大批TPA公司、MGA公司应运而生,成为了新的医疗支付方,亦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传统TPA公司积极向“MGA+SaaS+TPA”业务模式转变,致力于实现保险保障体系与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拥抱医疗大数据技术、医学物联网、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等新兴技术,以实现对传统商业健康保险的升级与改造。
 
过去一年该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备受资本市场青睐,保险极客于2020年3月完成了2,500万美元C轮融资,水滴保险于2020年8月完成2.3亿美元D轮融资,南燕保险科技于2020年10月完成了人民币2.5亿元C轮融资。
在线客服